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无码_亚洲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免费国产A级奶水

首頁>檢索頁>當前

好的課堂從哪里來

發(fā)布時間:2025-10-22 作者:陳文 來源:中國教育報

《重新理解課堂》 賁友林 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課堂是學生獲得發(fā)展的主陣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渠道。好的課堂是什么樣子?應該從哪里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賁友林三十多年來扎根教室,致力于課堂教學研究,曾出版《重新認識課堂》一書。今年初,他將近年來研究課堂教學的成果結集,推出《重新理解課堂》。捧讀新著,感觸良多。

  好的課堂從重新理解課堂中來。斯霞老師曾這樣描述好課堂的樣子:教師始終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學生學得主動,教師教得生動。賁友林老師認為,課堂是一個學習共同體,一個可以讓學生成長和發(fā)展、讓教師專業(yè)水平提高的共同體。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演繹、共同創(chuàng)造著成長的豐富的過程。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善于傾聽,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爭先恐后地舉手,自信大方地表達,或補充,或修正,或質疑,充滿有主見又不失童趣與深刻性的爭辯。一個個“小精靈”都是知識、思想、方法的生產者,都是學習的主人。

  好的課堂里教師需要做什么?一是讓學生會“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掌握三個技巧。其一是專注地聽。即認真地聽,不隨便打斷他人的發(fā)言。其二是聽明白。如何聽懂他人的發(fā)言?要既能借助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去理解他人的話,又能把他人的話所傳遞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進行對照。其三是有回應。聽他人發(fā)言后,要能夠做出贊同、補充、反駁、追問、質疑、綜述等回應。二是讓學生能“悟”。首先,要讓學生做起來、想起來,保持長時間的關注與探索,不放松、不泄氣,對自己的學習保持自我警覺、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控狀態(tài)。其次,要把學生帶入學習任務、學習場景、問題情境中,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最后,在學生做與想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這樣的課堂就是好課堂的樣子。

  好的課堂從落實教學常規(guī)中來。賁老師認為,學生學習的樣子就是課堂的樣子,學生要變成什么樣子,是需要教師規(guī)劃和設計的。課堂應該體現(xiàn)學科化、生長性和多樣態(tài)等特點。首先,好的課堂來源于扎實的備課。備課不是簡單的撰寫教案,也不能僅理解成為接下來要上的一節(jié)課做準備,而應該將它視作為每一節(jié)課做準備。怎樣的備課才是“真”的呢?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對課堂預設做一定的調整。二要有自己的思考,并自覺地使自己的行動與思考保持一致。三要通過獨立備課尋找適合自己的備課方式。上課是“面子工程”,備課才是“根基工程”。一名教師一輩子都應該尋找適合自己不同階段的備課方式,讓備課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真正支持學生的發(fā)展,真正促進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其次,好的課堂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準確、生動,符合受眾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再次,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不止于為了得到一個正確答案,而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引發(fā)學生思考,促使學習真實發(fā)生,讓學生在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另外,教師不能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沉迷于自己曾經的教學經歷與經驗。面對今天的學生,教師要走進他們的世界去研究他們,不能用自己的喜好替代學生的喜好,不能用自己的思維掩蓋學生的想法。

  好的課堂從不停地研究“自己的課堂”中來。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就提出,教師必須學會用自己的思想和理智去行動。他呼吁中小學教師既要做教學知識的生產者,又要做教學知識的消費者;既是課堂生活中的教師,也是課堂生活中的學生。賁老師從中得到啟發(fā),堅持每天上完課后寫課堂教學手記,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思考,記錄學生是怎樣學的,記錄自己的教學行為背后的想法,記錄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得失與感悟。他把自己的課堂用錄像或錄音方式記錄下來,然后根據(jù)視頻文件或音頻文件整理成文字實錄。在回聽、整理過程中,能夠對教學過程做審視與反思,對教學中的亮點、敗筆和遺憾做詳細記載,認知逐步從混沌走向清晰。

  聽自己的課,是以自己的課堂為觀察、分析、思考、研究的對象,認識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賁老師體會到:聽自己的課,不僅能更清晰、更具體地認識自己的課怎么樣,即“我是怎樣做的”,也能更客觀、更理性地認識自己關于教學的想法是什么,即“我是怎樣想的”。在此基礎上,才可能思考與探索“我還可以怎樣做”“怎樣做可能會更好”。他還從三個方面告訴我們聽自己的課應有的態(tài)度和方式:第一,“聽”“寫”結合,讓研究“慢”一點兒。第二,專題研究,讓研究“深”一點兒。聽自己的課,是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問題、推動教學改進、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的有效方式;聽自己的課,可以促進教師對課堂的研究從自發(fā)走向自覺,也可以促進教師從經驗型發(fā)展走向研究型發(fā)展。第三,持續(xù)研究,讓研究“久”一點兒。聽自己的課,不是以評價課堂教學為目的,而是以分析與研究課堂教學為旨歸,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若能久久為功,必然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

 ?。ㄗ髡呦岛鲜g陽市教育學會會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22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