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无码_亚洲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免费国产A级奶水

首頁>檢索頁>當前

培養(yǎng)“四能四會”小學教師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六年制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yǎng)改革

發(fā)布時間:2020-05-14 作者:本報記者 李倫娥 賴斯捷 通訊員 婁夢瑤 來源:中國教育報

培養(yǎng)初中起點六年制公費師范生,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始于2010年。在2010年以前,這所以培養(yǎng)小學教師為主要特色的學校,“公費定向”的培養(yǎng)模式主要包括初中起點五年制??啤⒏咧衅瘘c四年制本科、專科起點六年制本科這三種。

    六年制“一師模式”的誕生

為什么選擇六年制為主要培養(yǎng)模式?如何用六年時間,將一名不諳世事的初中畢業(yè)生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

“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前兩種都有其不足之處?!睂W校黨委書記彭小奇說。五年制專科,學生報考積極性不高,生源質量不太理想,且學生理論基礎不夠,發(fā)展后勁不足,高教特性不足;而四年制本科,因為過了最好的學習小教基本功的年齡,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又有所欠缺,小教特性不足,而且高考后學生選擇面大,報考者不太多,常常是招生計劃都完不成,最低一年只完成計劃的一半。一句話概括就是:“難以兼顧高等教育共性要求、高師教育個性要求和小學教育的特性要求,學生的理論基礎與教育技能、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難以均衡?!?/P>

據校長童小嬌介紹,湖南一師前后歷經近10年探索,不斷修改、完善,最終才形成了如今的“一師模式”:初中起點,六年一貫;綜合培養(yǎng),分向發(fā)展;三性融合,三位一體;實踐導向,師德為先。

    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全科小學教師

“初中起點,六年一貫”,這句話好理解,所招學生為初中畢業(yè),當然學校是有要求的:中考分數達到“省示范”并面試,以確保所錄學生具備基本的教師必備條件。“六年一貫”,指的是課程設置和培養(yǎng)方案。最初有人建議前兩年繼續(xù)完成高中課程,但學校根據學生生理及心智發(fā)育規(guī)律,在反復研討、多方征求意見后確定:前兩年重點設置文化基礎、教師技能訓練和藝體綜合素質相關課程,兩年學習結束并參加全國統一高考(職高對口升學類)考試合格后,再繼續(xù)學習四年的本科課程。

“綜合培養(yǎng),分向發(fā)展”,說的是培養(yǎng)目標。農村小學教師,基本要“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所以學校在前兩年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小教技能,用他們自己的話形容是“前置文化基礎、教師技能訓練和藝體綜合素質養(yǎng)成課,后移學科專業(yè)知識、教育理論和教研能力培養(yǎng)等課程”。

“培養(yǎng)方案修改了十幾次。”一直參與并主持此項工作的蔣蓉教授介紹,學校最終確定以培養(yǎng)“四能四會”的全科小學教師為目標,即能說會道、能唱會跳、能寫會畫、能教會研,要求學生要有“一專二能三藝四技五證”。

此外,學校還與多個縣市區(qū)共建了204個教育實踐基地,與60所小學組成了“小學教師教育聯盟”。學校為“六年制”配備了優(yōu)秀師資,出版了特色系列課程教材50余種,建成省級以上小學教師教育類精品課程13門。

理想教育引導畢業(yè)生扎根鄉(xiāng)村

六年制學生畢業(yè)后,絕大多數都定向到最基層的鄉(xiāng)村學校任教。如何讓他們安心去鄉(xiāng)村,扎根在鄉(xiāng)村?

彭小奇告訴記者,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不僅僅是一所高校,更是一塊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群星燦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想教育地”。老校區(qū)每年要接待大量游客,而“六年制”一、二年級的學生,正好在老校區(qū)就讀,許多人便擔任了紅色景點的講解員。

“學校的紅色資源和積淀百年的師范教育傳統是我們的育人優(yōu)勢,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對師范教育的認知,培養(yǎng)起堅定的職業(yè)認同和熱愛是決定他們能在教育崗位上走多遠的因素?!迸硇∑娼淌谡f。

不僅僅是紅色講解,對學生們的師德教育,對學生們鄉(xiāng)村教育情結的培養(yǎng),學校也有不少妙招:新生第一節(jié)課是參觀學校紀念館,觀看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每年開展紀念毛澤東誕辰、排演反映毛澤東在學校求學的《八班教室》、紅色文化專題講座、紅色詩詞進校園等系列紅色教育活動;成立“紅色學壇”“學習毛澤東協會”等學生社團;將紅色資源融入課程教學、邀請優(yōu)秀畢業(yè)生代表來學校講課……一系列的“組合拳”下來,學生受到的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不言而喻。

“我們告訴學生,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總是要有人奉獻;另外,每個人都有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做教育家或者僅僅是當教師的經歷,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痹谶@所學校教了20多年書的李旭輝老師說。

十四五歲的孩子,在如此的紅色氛圍中薰陶六年,其價值觀、理想和情懷,真的如金子般閃閃發(fā)光。所以該校畢業(yè)生中才會有22歲的龍卉茹在省級貧困村的村小當校長,每天從早忙到晚,還說“我做的事跟我的校友們比不得”;所以才會在馬云“首屆鄉(xiāng)村新生代教師”中,全國才15人,一師就占了8人。

“我會做一個好老師的,跟我們的老師一樣,真的!”這是15歲的李炎玉在接受采訪時說的話。從她那清亮的眸子里我們看到了認真和鄭重,也仿佛看到了《恰同學少年》里的杰出青年們,更看到了湖南農村教育的曙光。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14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