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无码_亚洲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免费国产A级奶水

首頁>檢索頁>當前

唯有行動,教育才有改變的可能

—— 赤峰市“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歷程回顧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作者:叢智芳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2019年8月17日,赤峰市首屆基礎教育學習共同體建設高峰論壇歷時3天,圓滿結束。

當下,“圓滿”這個詞因屢被使用,而使讀者不再遇之驚喜和“刺激”。但此次論壇堪稱真正“圓滿”,生成遠大于設計。主會場700多人自始至終認真傾聽,23個分會場座無虛席,幾乎所有的空間被聽課教師占滿。

在赤峰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通過這次活動,赤峰市全面啟動了基礎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

赤峰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生效友在啟動儀式上說:“一個都不能少,這句話最素樸也最直白,它意味著我們不歧視、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意味著我們去成全和善待每一個生命,意味著我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堅信他終其一生要完成的,不是考試成績,而是自己幸福而豐富的人生,意味著每一個孩子都是目的,不是為學校為教師為家庭贏得某種世俗榮光的工具……學習共同體建設,致力于保障每一個孩子高品質的學習權,旗幟鮮明地倡導‘傾聽兒童聲音,回歸教育本真’‘堅持研究立場,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讓管理指向課堂,讓課堂改變學?!瑘猿植恍傅刈非蟆畼嫿ū舜藘A聽的關系,讓學習真實發(fā)生’,正是通向教育公平與質量的一條光明和希望之路?!?/p>

赤峰市教育局局長趙志剛在會上明確指出,實施學習共同體建設,辦“一個都不能少”的真教育,將成為全市教育永恒的價值追求。

如果以這次啟動為坐標,來描述赤峰市“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建設的行動歷程,呈現的可能是這樣一條艱難探索緩慢行進的路線。

追問:從一本書一個人出發(fā)的求真之旅

一場將在全市進行的深度教育變革,生于求真之心,起于毫末之舉,方興未艾。

2014年,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赤峰市教育局開始倡導教師踐行“讀書—實踐—寫作”的教育生活方式,以教育實踐為核心,讀好三類書——學科經典、教育經典和人文經典,同時進行反思性寫作。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隨著教師閱讀書目的研制,靜悄悄地進入了赤峰教育人的閱讀視野,“學習共同體”作為一個新鮮的詞匯和美好的愿景,得到了追求教育變革的赤峰教育人的極大關注。

隨即,佐藤學《教師花傳書》譯者、率先在上海進行學習共同體實踐的陳靜靜博士,引起了赤峰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劉學民的注意。

很快,劉學民輾轉聯系到了陳靜靜博士。赤峰的學習共同體建設從理論走向實踐,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2017年暑期,應陳靜靜博士邀請,劉學民帶著四位高中校長和五位高中教師一起到上海世博家園實驗小學學習。在那里,他們看到的課堂樣態(tài),讓每個人都眼前一亮——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真實發(fā)生,教師在傾聽學生,學生在傾聽同伴;經歷的課例研究,第一次把課堂觀察的視角轉向學生的學習,把課例研討的視角轉向反思自我。

彼時,赤峰自2014年實施的“高中帶動戰(zhàn)略”極大推動了區(qū)域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全市教育整體質量穩(wěn)步提高。然而,成績的取得并沒有沖昏赤峰教育人的頭腦。相反,在深度調研之后,結果在教育內部引起了深刻反思:學校教育存在的虛假學習、虛假教研、虛假管理問題,正在吞噬并消磨教師的研究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靠“時間+汗水”得來的成績,靠清北率撐起來的高峰,不僅是反教育的,甚至是反生命的。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育好每名學生,從理論上講是教育的底線,實踐卻告訴我們,它更是教育的巔峰。赤峰教育要謀求真正的發(fā)展,必須先回答:如何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

當變革之旅被學習共同體建設的愿景照亮,巨大的沖擊力激活了每個人內在的生命創(chuàng)造力。此次一行10人回赤峰之后,不約而同地開始了行動。尤其是赤峰紅旗中學校長薛鵬志,2017年秋季就在學校新高一開始了覆蓋全年級的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緊接著,其他學校也陸續(xù)開啟行動。2017年年底,克什克騰旗教育局局長于??鼛ш犌巴虾W習。當時,克什克騰旗的中考成績連續(xù)三年全市第一。出于同樣的教育憂慮,他們率先開始了全教育系統的學習共同體建設,緩慢而堅定。

在深度參與縣域、學校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中,市教育局開始規(guī)劃并起草《赤峰市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方案》。

領航:從幾所學校一個旗縣出發(fā)的探索之旅

2018年12月,學習共同體高峰論壇上,全國學習共同體研究院成立,赤峰市加入分院。

這一年,“學習共同體”一詞被赤峰市更多的學校和教師熟知,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樣貌、教研范式和學校整體變革形式,從旁觀示范到本土教師的躬身實踐,如同石子在水中激起的波紋,逐漸蕩漾和擴大開去。

克什克騰旗教育系統確定了領航學校和領航教師,從理論學習到課例研究,大張旗鼓又步步扎實,開始了學習共同體建設的艱難探索。難題接踵而來:如何設計挑戰(zhàn)性問題?課堂慢下來課時不夠怎么辦?學生急于發(fā)表不善于傾聽怎么辦?小組學習如何保證弱勢學生的發(fā)表?教師如何實現對學科深刻的理解……

難題,沒有困住改革的腳步,更動搖不了變革的信心。市教育局的研究團隊一次次跟一線教師一起研究,一起探索,彼此鼓勵。只要方向是對的,前進一寸,就是前進一大步。習慣了從教的邏輯出發(fā)的教學,習慣了看似省事安全實則問題重重的教,要轉變?yōu)閺膶W的邏輯出發(fā)的課堂,走向讓學習真實發(fā)生的課堂,對教師來說是顛覆性的挑戰(zhàn)。只有足夠勇敢、真心理解的教師,才有勇氣接受挑戰(zhàn)。變革,首先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克什克騰旗教育人經受住了這樣的考驗。在探索中,行動方案逐漸成形。

2019年初,林西縣教育系統學習共同體建設全面啟動。兩個縣域的領航行動,大大增強了全市教育變革的信心。與此同時,其他旗縣區(qū)的學校也開始了自覺的探索。

首批學習共同體建設實驗區(qū)、領航學校的自覺行動和努力實踐,不僅讓我們對前行充滿了信心和力量,也讓全市教育人不斷增進對學習共同體的理解,更讓上級主管部門看到了其中真正的價值追求。這場始于教育行政引領、行動于民間自覺的教育變革,最終在價值認同上達成了共識。赤峰市基礎教育“一個都不能少”的學習共同體建設,經歷了近5年從知到行、從行到知的相遇與對話后,漸漸變成了自覺的價值追求。

由此,也就迎來了本文開篇的一幕:2019年8月17日,全市基礎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的啟動。

當天的論壇還有三大行動:一是研制、發(fā)布并解讀了《赤峰市基礎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經棚宣言》,宣告了“12個必須”,即:必須直面教育的核心問題;必須去除教育的功利心;必須辦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必須辦面向每一位教師的教育;必須把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建設成為“學習共同體”;必須讓教學變成協同研究;必須讓學習變成探究和創(chuàng)造;必須重構學校課程;必須讓課堂改革成為教育管理的邏輯起點和工作重心;必須重建學校治理體系;必須讓評價變成欣賞和幫助;必須走向教育行動研究。

宣言,意味著在公共的、公開的場合對所要發(fā)布的內容做最莊嚴、最鄭重的宣告。這是對全市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的背景、面臨的形勢和挑戰(zhàn)、基于的問題和原因、具體行動方略和主要內容,做了最簡約、最精煉的概括和表達?!缎浴返膯⒚尚?、學術性等得到了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張華等專家的指導和認可,其實踐性、可行性得到了全體與會人員的肯定和接受?!缎浴返陌l(fā)布標志著赤峰市“建設學習共同體,辦‘一個都不能少’的真教育”行動正式開啟,標志著赤峰市基礎教育人走向了新的認識高度和實踐深度。這是從工具理性走向價值理性、從主客二元論走向關系哲學的重大轉變。

二是研制并討論通過了《實施“一體兩翼三評價”,建設學習共同體內蒙古赤峰市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闡釋了“行動背景”,明確了赤峰市探索“實施‘一體兩翼三評價’、建設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內涵整體發(fā)展策略,是基于對教育歷史、現實根本問題和未來新發(fā)展趨勢的深度把握做出的審慎選擇;制定了“行動戰(zhàn)略”,建構了“行動模型”,選取課堂、課程、教師成長、校本教研、管理、班集體建設、評價等七個關鍵要素,進行“一體兩翼三評價”和“學習共同體”的系統架構,形成學校和區(qū)域的改革邏輯?!耙惑w兩翼三評價”中的“一體”,即以課堂轉型為核心,實施課程教學改革,保障每個孩子平等的高品質學習;“兩翼”,一是學校(班級)管理方式轉型,二是教師成長方式轉型;“三評價”,即改進對學校評價、改進對教師評價、改進對學生評價?!斗桨浮愤€提出了具體工作任務,即開展“六項行動”,追求“六個轉變”:改變“傳遞式”課堂,追求“讓教學變成協同研究”的研究性教學新范式;改變“教教材”的傳統課程觀,追求“創(chuàng)生性課程領導”的育人新模式,重構課程,推進單元型、主題型、項目型課程建設,推進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建構每個學校、每位教師自己的課程體系;改進學校、班級控制式管理結構,追求體現民主型、研究型、創(chuàng)造型文化的學校、班級治理新體系;改變“觀摩—評價—建議”的聽評課范式,建立“觀察—描述—反思—改進”的校本教研新方式;改變教師不實踐、不讀書、不反思的工作狀態(tài),建立校長、教師“讀書-實踐-寫作”教育生活方式,追求“讓每位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家”的教師成長新路徑;改進學校內外部評價體系,追求“讓評價變成欣賞和幫助”的教育新境界。

三是確定了學習共同體實驗區(qū)克什克騰旗和林西縣,領航學校從小學到高中11所,其中包含一個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寄宿制學校發(fā)展聯盟(3所學校)。

全市基礎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的啟動,吹響了赤峰基礎教育再出發(fā)的號角。這次啟動意味著,啟動了對教育、教學、學習、教研、管理、評價等元概念的重新追問和確認,啟動了中國基礎教育的本土化變革,啟動了行動研究和問題解決的教育生活新方式,啟動了率先改變自我的文化自覺,啟動了每個教育人的生命創(chuàng)造,啟動了對真善美的守護和追求,啟動了領航學校、學科、教師的行動探索,啟動了教育行政領導者的決心和意志。

行動:從教育腹地課堂出發(fā)的生態(tài)重構之旅

2019年8月至今,赤峰學習共同體建設走向了行動研究的深處。經歷了最初的學習模仿和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獨特的路。

具體來說,一是發(fā)布了《赤峰市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綱要(2020-2025年)》,直面基礎教育紛繁的事實,提出并部署了互動互生的“十項行動”。這是基于2019年全國、全區(qū)教育大會和基礎教育大會精神,赤峰市基礎教育從自身實際出發(fā)做出的系統性回答,是赤峰市基礎教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定位、再出發(fā)的價值追求和行動設計。

二是“‘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教育生態(tài)重構’區(qū)域行動研究”申報成為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教育生態(tài)重構”子課題。

三是赤峰市教育局“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新人才團隊,被市委組織部評為“玉龍英才”工程赤峰市產業(yè)創(chuàng)新人才團隊。

不過,學習共同體建設的實踐者,更加看重和津津樂道的,是行動研究中不斷的集體創(chuàng)造,不斷的自我發(fā)現,不斷的理解并走向教育深處,以及更重要的——同行隊伍的不斷壯大。也許,下面敘述的每一個創(chuàng)造,才是對標志性成果最好的詮釋。

創(chuàng)造一:不斷實現從課例研究走向區(qū)域教育生態(tài)重構。

赤峰學習共同體建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教育局局長親自主導,親自指導,親自推動。教育內涵發(fā)展,由教育局一把手主持并親自操作,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從克什克騰旗教育局局長于福奎,到林西縣教育局局長梁曉東,再到敖漢旗教育局局長葛學文,局長的參與,讓學習共同體建設從課例研究走向區(qū)域教育生態(tài)重構變成了現實。行動研究的參與者,從教育局局長到教育局基礎教育股、教研室全體人員,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后備干部,領航教師,覆蓋了縣域教育所有關鍵人物,呈現出集教育行政、教研、學校(幼兒園)、教師于一體的人員組成生態(tài),塑造了一種富有意義互為作用的關系圈,為學習共同體建設提供了聯合行動的可能性。

創(chuàng)造二:雖是行政啟動,依然是自覺行動。隨著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的深入,發(fā)展呈現出全面啟動次第深入的樣態(tài)。

全市逐漸進入行動研究的,從區(qū)域看,有克什克騰旗、林西縣、巴林左旗、敖漢旗、阿魯科爾沁旗等;從學???,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一大批學校、幼兒園在校長、園長的帶領下,自覺進入實質性行動研究階段。依據學段和本園本校實際,從個例研究、重啟家訪、學科理解、課例研究、教研范式等多個方向,開始富有本土特點的行動研究,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幼兒園和學校。一大批教師自覺閱讀,主動實踐,積極反思寫作,成為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啟動了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但市教育局從來都不曾強制各地各校必須參加。正如劉學民所說:“學習共同體是行動之‘名’,是我們的教育哲學,是我們的存在之家。要通過我們的行動,使之實至名歸。你可以不叫這個名,但你的行動要體現教育的核心價值和深層本質?!痹谪熑魏褪姑尿寗酉?,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成為所有行動者的理性和主動選擇。

創(chuàng)造三:研發(fā)系列課程,用對話開啟對話的教育。

為深入推動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積極開發(fā)了與基層對話的系列課程。課程內容具有極強的問題意識和反思意識,直面基礎教育根本問題、核心問題,結合教育典型現象,做深入的學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包括教育哲學、基本思路、行動策略。這些課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所謂“講座”,而是深嵌于行動研究過程中的理念厘清,思維矯正,問題解決,行動指導,它們更多產生于行動研究的困惑、問題,是在行動研究中自然生長出來的,因而極具對話性、解釋性、實踐性。

比如,對于行動整體構建的詮釋性課程:《赤峰市“一個都不能少”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宣言》及解讀,《實施“一體兩翼三評價”建設學習共同體內蒙古赤峰市行動方案》及解讀,《赤峰市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綱要(2020-2025年)》解讀等。

比如,對于行動背后理念邏輯的追問性課程: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走向學習共同體建設行動的深度對話——為了每個人的生命創(chuàng)造等。

比如,針對實踐過程中問題解決的實踐性課程:走向基于問題解決的行動創(chuàng)造——深理解、深行動、深反思,成長的限度——基于教師寫作的思考,走向學科理解:教學有法——從不同體裁出發(fā)的行動研究,重建教育研究的邏輯——構建“觀察—描述—反思—改進”的校本教研新范式等。

比如,針對課例研究即時反思的對話性課程:如何讓學習真實發(fā)生——兼談文體意識的意義,真實問題開啟真實學習——由《背影》兼談散文教學;讓學習變成探究和創(chuàng)造——從《春酒》到學共課堂等。

創(chuàng)造四:從行到知、知行合一、以實踐(創(chuàng)造)為中心的活動模式。

每一次區(qū)域活動,都采取從“行”到“知”的順序,讓行動落地,實現不同層面的不同理解:從課例研究的“完整歷程”走向學科理解;從研究方法的“不斷習練”走向學生理解;從教學關系的“多重對話”走向教育理解;從現場問題的“即時回應”走向學習共同體的持續(xù)理解。

從活動過程看,預設的內容加上即興的問題反饋,使活動始終處于動態(tài)的生成中:備課與課堂相互呼應,課例觀察培訓與課例觀察研討相互呼應,課堂與對話相互呼應,課例研討與講座相互呼應,學生訪談與教師觀察相互呼應,形成了彼此解釋相互說明的關系互動,更加貼近每一個教育人。

在這樣的活動中,踐行“一切教育改革的邏輯起點是課堂”,踐行“傾聽和對話”,踐行“行動研究”,踐行“協同研究的課堂”,踐行“集體備課”“學科理解”,踐行“觀察—描述—反思—改進”的新教研范式,踐行“讀書—實踐—寫作”三位一體的教育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活動中,實踐著對教育生態(tài)的重構:從課堂、課程、校本教研,到學校管理等,以教育的腹地課堂為圓心的幾個同心圓內外互動,協同創(chuàng)生;實踐著從行到知、以行為主的模式創(chuàng)新——兼顧教育本質和學科本質,詮釋課程的本質和內涵,不斷走向學科理解、課堂理解、教育理解;實踐著有價值的研究樣例,在多維互動、不同模塊互動中實現思想的創(chuàng)生;實踐著傾聽對話關系的建構,在真實的問題解決中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不斷傾聽、對話,不斷產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

在近三年學習共同體行動研究的過程中,也許沒有什么能比教師走上行動研究之路更具活力和希望的了。僅從2019年至今,學習共同體領航教師已經在國家級、省級教育報刊發(fā)表文章近40篇,在“深度學習共同體”“赤峰學習共同體”等公眾號發(fā)表文章200余篇,在其他自媒體發(fā)表文章數百篇。僅實驗區(qū)克什克騰旗就編輯教師反思文集9部,收錄教師文章200余篇。

一篇又一篇文章,是教師在深度實踐中的覺醒和反思,更是彼此遇見和點燃的深深歡喜。是的,當我們意識到正在創(chuàng)造未來的時候,內心的感覺是驚天動地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那個可以預見的赤峰教育的美好未來。

(作者叢智芳,系國家級骨干教師、內蒙古自治區(qū)首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20年第1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