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在新冠肺炎抗疫特殊時期,家長和兒童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健康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遼寧師范大學嬰幼兒心理研究團隊通過微信訂閱號推出一款知識帖,從如何與小朋友解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何科學防護、如何與孩子相處等幾個方面給出家長指導意見,以緩解眾多兒童家庭的焦慮不安情緒。
疫情出現(xiàn)后,許多家庭進行科學防護并主動在家自覺隔離。這段時間內,該如何跟寶寶解釋?如何與寶寶一同渡過這段時間?
“知識帖”說,兒童因缺乏相關經驗知識,無法認知病毒這一不可見的事物。但是,小朋友對這一事件有知情權,應該知道為什么這段時間不能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一起出去吃飯。所以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引導。
“知識帖”告訴家長,首先,可以把疫情圖給孩子看,告訴孩子我們在哪里,哪里生病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還有小朋友最多,讓小朋友有個大概印象。其次,可以通過講童話的方式,對病毒進行解釋,可以將病毒比喻成“小惡魔”等形象:這些“小惡魔”會跟著人走,讓我們感冒發(fā)燒,當我們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在我們身上的小惡魔也會跑到別人身上去。
隔離這段時間,如何與孩子相處?
“知識帖”說,面對隔離生活,家長和孩子都會感受到巨大的無聊感。無聊感是由單調重復的外部刺激與內部刺激引發(fā)的,而無聊感又會引發(fā)抑郁與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個體的精神狀態(tài)。小朋友尤其可能會因為過于單調的生活而產生哭鬧等行為。所以,這段時間需要增加外部刺激與內部刺激來降低無聊感,豐富親子生活。
如何豐富親子生活?“知識帖”告訴家長,首先,好好利用家里的娛樂設施,把以前沒空和孩子一起玩的玩具讓孩子向爸爸媽媽展示,也可以進行桌游等游戲。其次,把一日三餐變成家里重頭戲,有條件的可以包水餃或做面食,進行一些花時間又有趣的烹飪活動。再次,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情緒要先進行一定的調節(jié),合理疏解無聊感帶來的焦慮和抑郁。
“知識帖”還告訴家長,在抗疫過程中,充斥著對疑似感染人員的矛盾心理。在小朋友的世界,他們對待其他生病小朋友的態(tài)度大都來自于父母與老師的引導,這是他們獲得較為正確的行為反應的途徑。父母在解釋流感等疾病時,要從“保護”的角度出發(fā),告訴小朋友,“面對那些小惡魔,我們需要先保護自己,再保護別的小朋友。比如那些生病沒來幼兒園的小朋友,其實是在保護其他小朋友。小朋友病好了回來以后小惡魔都已經不見了?!笨傊獜姆e極的角度解釋,不能嚇唬小朋友,讓他們對傳染疾病有正確的行為反應。
“知識帖”告訴大家,每一個家庭在家隔離的過程,都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為抗疫做貢獻的過程。這是屬于每個自行隔離家庭的一段特殊記憶。這樣特別的記憶,是孩子成長中寶貴的財富,是促進孩子心理彈性健康發(fā)展的良好契機。科學防護,積極教育,把這次病毒帶來的“壓力”變成孩子健康成長的“動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